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其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负面的网络舆情及其传播网络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极大危害了社会安定。当前,网络舆情大数据广泛存在于现代网络应用中,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采集、存储和分析网络舆情大数据,根据网络舆情分析发现相关社会网络,据此进行有效的舆情引导、调控乃至监控,是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求之一。
辽宁省公共舆情与网络安全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1月获批建设,专注于网络信息安全、网络舆情监测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实验室以相关的敏感信息为基础,以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挖掘技术为手段,以维护网络公共安全为目标,研究面向网络舆情与网络安全的大数据采集、集成与存储、挖掘、分析与检测等技术,为公共舆情导控及网络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室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整合信息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资源,重点开展公共舆情与网络安全数据采集平台、公共舆情与网络安全数据集成与存储平台以及公共舆情与网络安全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并且开展公共舆情与网络安全信息关系模型验证方面的研究。实验室围绕辽宁省委宣传部以及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对公共舆情与网络安全的强烈需求,面向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络舆情管理和网络安全防护等技术解决方案,构建产学研在公共舆情与网络安全领域合作交流平台。
在团队建设方面,实验室组建了一支由29名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包括高级职称人员9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2人,中级职称人员8人。团队成员中,拥有博士学位者27人,占比高达93%。此外,实验室另包含学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成员5人,均由领域资深专家担任。
在科学研究方面,实验室建设至今,团队成员共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并在计算机学报、EAAI、CIKM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0余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全方位支持辽宁大学信息学部的人才培养,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一个依托于实验室的教育教学平台,致力于在教学、科研项目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多个领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现阶段,实验室年均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0余名。
在服务社会方面,实验室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辽宁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撼地数科以及辽宁星之火软件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紧密合作,深入挖掘真实问题,积极推动网络舆情管理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在合作过程中,实验室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优化舆情应对策略。
在开放共享方面,实验室定期举办研讨会和培训课程,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提升社会各界对网络舆情与安全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实验室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通过这些努力,实验室希望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网络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